梅州制造业企业代表参观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综合展馆。(林翔 摄)
●本报记者 朱庆强
“我们会给你介绍一个AI渲染服装的团队。”面对广东跃速体育股份有限公司“希望帮助企业开展智能化大数据服装制造业产学研项目、引进一批专业人才”的需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党委书记李学金现场进行了协调解决。
这一幕,是10月30日至31日梅州20多家制造业企业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开展产业对接和合作交流的生动缩影。
为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加快构建具有梅州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梅州市委、市政府特别组织开展了此次产业对接和合作交流活动。
精准对接
需求与成果的“双向奔赴”
此次出行企业涵盖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领域,每家企业都带着明确的“技术诉求”而来。
“我们公司2022年以来已与贵校(校本部)安茂忠教授团队进行科研合作,先后开展‘高性能电解铜箔制造复合添加剂’‘高性能铜箔新型钛阳极’的研发和产业化等课题研究。这次前来是希望给予载体铜箔、HVLP铜箔等技术攻关支持。”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座谈交流现场,广东盈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剑明兴奋地与高校科研团队交流。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知名的国际化、创新型、研究型大学,特别是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信息科学、未来智能网络、新材料和能源科学等领域,组建了世界级专家队伍;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享誉全球的理工强校、航天名校,打造了大批国之重器,深圳校区自成立以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打造了全国顶尖的学科集群。此次对接前,梅州市提前梳理企业需求,形成了对接意向事项,与高校反复匹配学科优势,让20多家企业均找到对应合作方向。“以往找技术像‘大海捞针’,这次政府搭台,高校‘按需上菜’,效率太高了。”广东睿工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超表示。
记者发现,除了企业方面需求,梅州市也提出了支持发展地热能产业、低空经济产业等需求。梅州市发展改革局局长吴特宏告诉记者:“我们也依托梅州自然资源禀赋,希望借助港中大(深圳)在地下空间及能源的技术优势,协助引进市场主体与延伸产业链,推动地热资源从单一利用向‘发电—疗养—冬训—休闲’等方面发展,把梅州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长效协同
合作不止步于“现场意向”
座谈交流后,企业家们与高校专家互换了联系方式,务求通过进一步的沟通对接,让合作不止步于“现场意向”。
通过这次交流,广东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代表刘青真切感受到一流高等院校深厚的学术底蕴和科研实力,也发现了很多和企业发展契合的方向,“比如说在推动建材等传统制造业向绿色低碳、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方面的合作机会,接下来我们会跟这些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更具体层面的合作探讨,共同推动低碳环保、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在制造业场景的落地应用,助力企业技术创新和梅州市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下来工作中,特别是在谋划‘十五五’科技规划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搭建更高水平的科技平台,进一步加强与国内、省内高等院校的合作交流,建立完善科技合作常态化交流机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带领企业家走出去到高等院校对接技术需求,并把高等院校优秀的科研成果请进到梅州落地转化,推动梅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梅州市科技局局长徐万宝说道。
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俊锋这次也是带着技术和人才方面的需求来到了深圳高校。“这次来既是学习,但更期盼两家高校能为我们公司解决在研发过程、生产制造过程、人才培育等方面的发展瓶颈。”王俊锋说,嘉元科技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和高校优势资源,争取科研成果能在公司落地。同时,公司将在“十五五”时期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力度,抢抓新一轮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聚焦铜箔主业做专做精、做强做大,公司积极推进发展第二增长曲线,发展高性能精密铜线业务,加快推进光伏储能业务,并重点聚焦AI算力、半导体、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赛道,寻求通过并购、投资或联营等方式,实现主业的延链补链并协同发展,开辟新的效益增长点,为公司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撑。
产业突围
借高校资源破“发展之困”
“现在有港中大(深圳)AI技术的支持,我们公司在激光测量、激光通信、激光避障等领域的技术瓶颈就能够得到解决,能生产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更有利于扩大产品在海外市场份额。”唐超的话,道出了梅州制造业企业的转型渴望。
此次对接不仅为企业解决当下技术难题,更搭建了长期创新平台,一个“研发孵化在深圳、生产制造在梅州”的产学研新模式正在初步形成。对此,李剑明更是信心满满:“我们非常有信心借助与哈工大的深度合作,为我们实现国产替代,保障国家相应供应链安全作出企业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信息学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孙光华看来,梅州产业与科技的互促,高校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哈工大(深圳)的科研优势与梅州产业需求高度契合,可以促进合作共赢。他建议,可在三个重点领域构建“研发—转化”协同生态:一是先进材料产业协同,高校在特种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领域有多项待转化成果,可与梅州先进材料企业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在梅州实现中试和规模化生产,既降低湾区研发企业的转化成本,又提升梅州产业技术能级。二是智能制造与装备升级,针对梅州传统制造业升级需求,哈工大(深圳)可输出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系统等技术,在梅州建立“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同时联合培养技术工人,解决企业“升级缺技术、操作缺人才”的痛点。比如为建材企业定制智能生产线,实现能耗实时监控和工艺优化。三是低空经济技术转化,梅州有丰富的空域资源,非常适合低空经济的发展。而哈工大(深圳)低空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有大量与低空经济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以助力梅州搭建低空经济平台,促进低空飞行技术在低空旅游、城市管理、应急救援、农林植保等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