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华城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面貌焕然一新。(高讯 摄)
●本报记者 赖 锋
特约记者 曾文敏 周 扬
今年以来,五华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坚定发展信心,拿出精准之策、非常之力、务实之举,大力推进强县促镇带村,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不断取得实效。
做强主导产业
推动全面开花
总投资120亿元的梅州(五华)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一期年产值预计可达5.85亿元、二期项目正加速推进,全球首个浸没式液冷储能电站“宝湖电站”效益不断攀升;摄影器材制造、智能家电、矿山机械等智能制造产业项目全面开花……近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五华拿出更大力度,聚焦培育智能制造、新型储能两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强壮产业主筋骨,助推“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
梅州市神牛摄影器材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摄影器材生产企业,也是五华智能制造产业领域的代表企业之一。公司车间里,伴随着机械声响,新生产的摄影器材闪光灯、补光灯有序通过质控点,现场火热的生产场景,反映出该公司正走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
“落户8年来,五华十分关心支持企业发展,把最好的政策和服务送上门。”神牛摄影器材公司总经理温涌君告诉记者,在各级支持下,公司持续跑出发展“加速度”。去年公司实现产值2.73亿元,今年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我们看好五华,计划再投资1.5亿元建设二期项目。”温涌君补充道。
一句“我们看好五华”,是五华“魅力”越来越大的最直白表述和有力证明。今年6月,梅州招商引资推进“百千万工程”推介会·五华县智能制造产业专场活动在广州举行,现场共签约项目10个、计划总投资30.1亿元,一众企业纷纷向五华抛出橄榄枝。去年,五华更是在储能产业招商专场活动中揽下60亿元的项目投资订单,城市发展吸引力展现无遗。
今年是深入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关键之年,大抓产业发展是各地必修功课、重中之重。作为梅州苏区融湾“最前哨”,五华依托现有各种优势的同时,不断集中资源要素扩大产业承载能力、优化各项服务,全力打造投资兴业“宝地”,做大做强各项产业。目前,全县共有“四上”企业198家,实现镇域全覆盖。
与此同时,五华积极改革探索,通过“产业村长”、强镇富村公司等力量,推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截至目前,五华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基本清零,首批典型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五华县“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补齐短板弱项
推动城乡融合
五华是人口大县,土地面积大、行政村多。在实施“百千万工程”过程中,更大的“盘子”往往意味着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补齐的短板也更多。
五华村多面广,需要进行风貌提升的农房基数大。面对此现状,全县上下奋起直追,尤其是今年8月份以来成立由县委书记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百日攻坚方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农房风貌提升攻坚行动,今年以来累计提升农房风貌近1万座,有力推动乡村面貌改善。
乡镇是联城带村的重要节点,是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抓手之一。“百千万工程”推进以来,五华持续聚焦“促镇”发力,城镇节点持续改善提升。以创建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为抓手,紧扣省“1+4+7+9+N”目标任务和市典型镇建设“十条标准”,示范带动16个乡镇加快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建设。目前,全县16个乡镇全部达到宜居圩镇标准,七成行政村达到宜居村标准。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五华通过不断补齐短板弱项、强化典型带动、积极改革探索等途径,持之以恒推动产业兴、城乡美,融合更有力。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华城镇,梅龙高铁穿镇而过,美丽示范主街、美丽圩镇等让乡镇面貌焕然一新,高端摄影器材等企业助力镇域经济腾飞发展,逐渐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两年完全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巨大的发展成效也让我们更加受益和幸福。”廖伯在华城镇生活了近50年,不停地点赞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直言“干得好”。
在看到成绩以及发展变化的同时,五华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少。集中起来看,主要是镇村经济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培育“四上”企业难度较大、民生领域短板较多、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较低等,这些都需要凝聚全县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加强解决。值得一提的是,五华在全市率先创新设立村级“百千万工程”助力金并实现全覆盖,目前共募集资金近9000万元,帮助镇村解决资金问题。
五华提出,要紧紧抓住群众这个主体,坚持全面动员和全民参与,深化“机关联基层、干部带群众”行动,充分发挥企业、能人、群众等社会各方面力量作用,推动形成百千万群众干“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真正让群众成为参与者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