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来了!“广东造”如何更“卓越”?
文章来源: 梅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发布时间:2023-12-27 点击:565次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明确增强企业质量意识、提升企业质量发展能力、推进质量管理数字化、开展质量管理能力评价四项重点任务共19项具体措施。

  根据《实施意见》,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取得积极进展,企业质量意识明显增强,质量管理能力持续提高,质量管理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到2027年,我国制造业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显著提高,产品高端化取得明显进展。

  卓越质量到底是什么?制造业为什么要向卓越质量迈进?“广东造”如何更“卓越”?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副所长王勇接受南方+专访时表示,卓越质量管理实践已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打造全球竞争优势的共同目标,广东要打造全国卓越质量的样板和标杆,以卓越质量为新型工业化塑造更强竞争力。世界主要经济体竞相追逐卓越质量

  南方+:《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制造业为什么要向卓越质量迈进?

  王勇:工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经济增长、生产力跃升的背后,都伴随着质量理念、技术和方法的重大创新,每一次质量领域变革创新都极大促进生产技术进步。美国、德国、日本等经济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均将质量作为战略支点,经历从低端粗放到高端精良的质量演进过程,最终通过高品质产品赢得领先地位和国际声誉。

  近年来,世界领军企业推行六西格玛管理,逐步确定了全新的卓越质量理念,卓越质量管理实践被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卓越奖广泛认可和推行,已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打造全球竞争优势的共同目标。

  卓越质量是新时代全面质量管理的集中体现。在管理方面,卓越质量是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从而取得最佳经营绩效、实现持续成功的质量。在产品方面,卓越质量要求通过优质有效的供给满足和创造需求,提高质量层次和品牌影响力,推动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在效益方面,卓越质量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美国企业实施卓越绩效项目收益与投入比高达820:1,已有上百万家制造业企业导入了卓越质量管理经验。

  卓越质量是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与高速增长相比,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机制、发展模式等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对质量提升提出了更高、更为紧迫的要求。

  卓越质量是顺应质量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必然产物。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需求特征,要求质量发展方式与时俱进。在质量检验阶段,质量管理依据工匠的技能和经验把关。在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质量管理注重利用统计方法进行抽样检验及过程控制。在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企业重视全过程和全员参与,运用预防性措施来解决质量问题。在追求卓越阶段,需要企业融合先进技术手段,以高质量产品超越用户期望和体验,从而形成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当前,制造业企业面临“双向挤压”严峻挑战,同时在中小企业中还普遍存在质量观念落后、质量管理能力薄弱等问题,整体上仍处于中低端的格局没有改变。急需以卓越质量为牵引,对发展方式进行再造,提升质量管理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这是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的战略选择,也是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现实需要。

  企业必须在研发环节重视质量设计

  南方+:卓越质量的“卓越”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勇:卓越质量是指企业为了理解、满足并超越用户对质量的感知和期望而进行的持续质量改进实践,实质是为用户提供卓越的、富有魅力的质量。卓越质量是当今时代先进质量管理的具体体现形式,是科技创新、工业转型和质量发展交叉融合突破所产生的根本性成果,具有诸多关键特征。

  卓有成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卓越质量的本质特征。卓越质量驱动企业质量发展内涵深刻变化,引导企业建立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的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价值重建、结构重组和文化重构,牢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培育价值创造新动能。

  扎实稳固的质量发展能力,是卓越质量的前提特征。卓越质量促进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质量闭环,引导企业在质量理念、设计、控制、检测和保障等方面创新技术方法手段,向着优质、高效、绿色、柔性、低耗、安全的方向发展,实现发展从重规模数量向重溢出价值转变。

  聚焦质量的数字技术赋能,是卓越质量的时代特征。数字化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发展优势、重构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赋予质量更多的时代特征、科技含量和创新内涵,引导企业更加体系化系统化推进数字技术和质量管理深度融合,增强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全产业链质量管理能力,孕育新质生产力。

  行业领先的质量绩效表现,是卓越质量的经济特征。企业必须在研发环节重视质量设计,强化中试验证、过程控制、质量检测,从而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质量损失率,提升产品合格率,带动企业效益持续增长,在行业中持续保持明显竞争优势。

  质量工作要解决品质“好不好”的问题

  南方+:你此前提到,多年来,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造成这种现象有哪些深层次原因?

  王勇:当前,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不高,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制约制造业由大变强。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22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产抽查情况公告》,2022年我国小型企业产品抽查不合格率达到10.1%,连续三年处在10%以上的高位。据统计,我国制造业质量损失率较高,近几年每年造成的直接损失达上千亿元,企业在竞争中面临巨大风险。

  一是质量意识不强。大量企业受到传统质量观念影响,缺乏对质量价值的科学认知,不愿满足强制性标准之上的质量需求和用户期望,缺少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内在动力。据统计,仍有49.6%的制造业企业没有将质量战略转化为实际行动,未能给企业带来效益。大量企业的质量工作只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没有解决品质“好不好”的问题。

  二是质量技术不强。企业质量工程技术能力较为薄弱,据统计,能够有效应用容错技术、试验设计、故障树等质量工程技术的企业不足30%,有效应用高加速寿命试验、故障激发试验等可靠性试验方法的企业不足40%,许多企业产品“合标不合用”,在可靠性、寿命、良品率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难以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高附加值的服务,始终被锁定在价值链的中低端。

  三是质量服务不强。面向企业的质量公共服务平台专业化服务不足,国外的大型专业机构,全球员工上万人,年收入超百亿元,能够为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2022年我国就业人数在100人以下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占比达96.3%,且普遍缺乏先进仪器设备,未能给企业提供高水平公共服务。

  《实施意见》印发实施,明确了新形势下激励企业向卓越质量攀升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为制造业质量提升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政策引导下,制造业企业必将在全球竞争和大国博弈中赢得机会和主动,推动制造业实现从“量的积累”向“质的提升”转变。

  广东要打造全国卓越质量的样板和标杆

  南方+:要实现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广东应怎么做?如何发挥经济大省对全国制造业的推动作用?

  王勇: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广东应把握契机、立足长远,深入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以走在前列的担当加快建设制造强省,为全国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应有贡献,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强大动能。

  要以更加卓越为导向,大力增强质量意识。坚持质量提升与管理、技术、标准、知识产权等一体化推进,开展质量专题培训,推动企业建立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指导企业牢固树立产品质量是研发设计决定的、加工制造实现的、实验测试保障的科学理念,加快普及可靠性设计、精益制造、质量管理数字化等先进质量工具和方法,大力增强企业质量意识,实现专精特新发展。

  要以更加可靠为核心,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引导企业强化质量设计和中试验证,重视从设计源头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制造过程质量控制能力,提升产品制造的一致性、稳定性。落实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实施基础产品可靠性“筑基”和整机装备与系统可靠性“倍增”行动,提高以可靠性为核心的产品质量,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

  要以更加优质为目标,提高公共服务效能。不断优化完善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试验验证等质量支撑体系,积极开展质量诊断、咨询培训、供需对接等活动,为企业提供质量可靠性系统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质量发展瓶颈。遴选一批质量技术创新应用和可靠性提升典型案例,面向重点场景和行业应用推广质量先进经验。

  要以更加科学为准则,评价质量管理能力。加强先进质量标准贯标,引导企业把质量管理能力评估标准作为质量提升的重要指南和行动依据。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资源优势,组织专家队伍入企帮扶,科学开展第三方评价,引导企业由经验级、检验级、保证级、预防级向卓越级逐步提升质量水平,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广东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排头兵,制造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企业众多。推动广东企业提高质量管理能力,向卓越质量攀升,既有利于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新局面,又有利于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走在前列、当好示范,以卓越质量为新型工业化塑造更强竞争力,打造全国卓越质量的样板和标杆。

  粤企质量管理能力优于全国试点平均水平

  南方+:促进质量管理能力升级,广东企业可以依据什么标准和要求开展探索和实践?

  王勇:《实施意见》提出,采用工程化思维、规范化手段,推动企业评估质量管理能力等级,按照经验级、检验级、保证级、预防级、卓越级的路径,渐进式提升质量管理水平,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今年9月,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等10个行业组织联合发布了《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估规范》标准,构建了由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质量管理数字化、持续成功的能力、质量绩效4个一级指标及其对应的30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目前,全国已经完成百家企业的试点评价工作,广东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展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试点评估的省份,已完成对53家企业开展评估。从评估结果看,广东质量管理能力达到检验级的企业数量占全省试点企业总数的50%以上,优于全国试点平均水平。

 下一步,建议按照“贯标、培训、评估、复核”的实施路径,指导企业依据《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估规范》,定期开展自我评价,诊断问题、识别差距、以评促改、补齐短板;支持专业机构开展贯标培训和入企帮扶,为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升级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