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强化党建引领 激活发展动能
文章来源: 梅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3-12-18 点击:344次

西郊街道黄泥墩社区重点围绕“名人名居四口塘、一街一巷三院落”规划布局,进行改造开发。(吴腾江 摄)

●本报记者 张莹娜

行走在梅江区西郊街道可以发现,在一个个“美颜”项目的带动下,街道面貌焕然一新,一座座隽永文雅的客家民居在传承中蝶变。

近年来,梅江区西郊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实施“党建+项目”模式,深入挖掘以望杏坊区域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统筹推进红色革命遗址修缮布展及其周边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等项目,不断优化和改善辖区人居环境,着力提升老城居民生活品质,辖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凝聚合力改造

幸福原地升级

月影塘社区处于梅城江北老城区,该社区的短街口老旧小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历史原因,小区存在外墙脱落、道路破损、排污不畅、管线老化、路灯昏暗、停车位少等问题,给居民生活造成不小的困扰。

2023年,为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西郊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将该小区列为辖区内中央配套资金改造的老旧小区之一。通过建议征集、方案确定、矛盾协调、项目监管等工作,全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从根本上改善小区居民的居住环境。“项目于今年6月2日竣工完成,主要对小区范围内的道路、墙面、排水排污管、杂乱管线等进行了改造提升。”西郊街道规划建设办主任黄俊岳告诉记者,面对居民意见难统一的问题,他们发动在职党员、居民党员、网格员充分倾听群众意见,梳理合理建议,挨家挨户做工作,呈现出党员带头、居民自治、全员行动的良好局面。

如今的短街口小区,已从凌乱的老院落变成宜居整洁的“新”家园,各项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居民实现了从“有所住”到“住得好”的转变。“我们早就盼着整治小区环境了,如今经过统一规划,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大家高兴得很!”说起小区的变化,住户李叔忍不住“点赞”。

“改造并非一劳永逸,后续管理和维护是关键。”黄俊岳表示,接下来,西郊街道将推动小区管理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居民自治机制相结合,汇聚起基层“微力量”,以精细化治理、精细化服务的方式,推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做好修缮保护

传承红色文化

名人故居是城市的宝贵遗产,承载着浓厚的人文历史。走进西郊街道黄泥墩社区鹤和楼,只见该楼融中西风格于一体,既有古代庭院的神韵,又极具客家特色。2021年3月,梅江区启动鹤和楼保护利用工作。如今,修缮完成后的鹤和楼已成为市民游客了解当地文化历史的一个窗口。

鹤和楼的修缮是西郊街道加强望杏坊核心区域内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缩影。近年来,西郊街道紧抓相关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补助资金,对鹤和楼、醉经楼、司马第等名人故居进行修复修缮,重现其地域建筑特色,延续城市文脉,为群众留住“美丽乡愁”。同时,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故,匠心修缮”的原则,以点带面,连片打造,对区域内红军名将朱云卿故居(百福堂)、中共梅城市委(区委)机关旧址(京兆堂)、杨广存故居(桐荫楼)、黄芸烈士故居(敦睦堂)等红色革命遗址进行修缮保护及陈列布展,统筹推进红色文化保护传承与弘扬工作,让红色文化真正成为西郊街道的文化名片。“司马第上堂楹联让我印象深刻,不仅记载了黄泥墩梁氏家族良好的家风家训,还凝聚着孝悌之道、崇文重教的客家精神。”市民张文珍告诉记者,历史建筑修缮开放后,不仅有利于传承优秀历史文脉,还改善了周边环境。

下来,西郊街道将继续推行“党建+项目”工作模式,强化党建引领服务保障,推动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深度融合、互促共赢,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项目建设的“红色引擎”,助力西郊街道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