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优生态强治理绿色产业兴
文章来源: 梅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3-08-17 点击:457次

蕉岭县新铺镇的乡村美景。(高讯 摄)

●本报记者 江 婵 吴丽伶

赖 锋 杨乔颖

通 讯 员 梅环宣 梅自宣

生态是梅州最大的优势。一直以来,我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之以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减污降碳,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让绿色成为梅州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环境质量稳提升

蓝天白云成“常客”

在梅江区,周溪河曾被认定为黑臭水体,市民经过河流要捂鼻而过,经过综合整治,周溪河呈现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美,迎来休闲散步的市民;在梅县区,昔日脏乱差的石扇镇巴庄村水流域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治理后的水环境显著改善,河岸的红杉树林郁郁葱葱,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我市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主要生态环境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今年1月至7月,梅州市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3.75%,与潮州市交界的韩江赤凤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无劣Ⅴ类水体断面;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保持在Ⅲ类及以上,达标率100%;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100%,全市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这个夏天,蓝天白云、雨后彩虹频频“刷屏”梅州市民的“朋友圈”,市民在绿意盎然、空气清新的环境里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据初步统计,今年1月至7月,梅州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AQI)为99.5%,暂列全省第一;PM2.5平均浓度为20微克/立方米。梅州城区和各县(市、区)六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

生态修复成效显

昔日矿山披“绿衣”

铁山嶂废弃矿区生态综合治理修复工程(兴宁部分),是梅州市山水项目的重点示范项目之一,经过一年多的治理修复,目前工程总体进度已完成76%,进入百日攻坚阶段。在削坡减载、修复沟谷、土壤治理等措施推动下,露天开采已有50年的矿山逐渐复绿,在阳光下重新焕发生机,待今年底项目竣工后,下游村民将迎来更安全、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自2021年成功申报广东南岭山区韩江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简称“梅州市山水项目”)以来,我市围绕5个修复单元,扎实推进“修山理水、营林调田、控污保湖、生态修复”等17项工作,稳步推进84个具体子项目。“为避免出现‘摊大饼’‘撒胡椒面’等问题,我市突出重点示范,遴选了铁山嶂废弃矿区生态综合治理修复工程、五华县华城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蕉岭县新铺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丰顺县榕江北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作为全市的4个重点示范项目来推进,努力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梅州经验’。”市山水办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梅州市山水项目的其中6个具体子项目已完工并验收,72个正在施工,2023年度新增6个对标绩效目标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准备施工,全市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绿色产业前景广

发展底色更“靓丽”

依托生态资源禀赋,我市各地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途径,形成一系列有益探索。

蕉岭县素有“粤东竹海”之称,全县共有15万亩竹山。为了让“竹山”变“金山”,近年来,蕉岭县积极谋划“两核一区”,即以皇佑笔林场、竹海公园两大新型毛竹产业发展基地为核心,在广东(梅州)大健康高科技产业园创建毛竹产业示范园区。“目前,公司正大力发展竹制品深加工,项目一期工程的普竹板和竹炭生产线已正式投产,还有4条生产线力争今年投产。两期项目共16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6亿元,为县域带来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广东健态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严兰明说,当下,蕉岭毛竹资源正加快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必将引领群众走出一条效益高、生态美、可持续的绿色致富路。

时下正是水饮销售旺季,位于五华县郭田镇的百岁山(梅州)饮料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两条生产线24小时不停运转,吹瓶、灌装、贴标等程序一气呵成,基地每天生产矿泉水约12万箱,主要销往上海、福建、粤东等地。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生产总值接近9000万元,无可厚非的是,优质水资源已成为五华县经济发展的新优势之一。

白鹭湖上飞、鱼儿水中游、绿色产业兴,这是梅州良好生态环境的生动注脚。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使梅州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客都大地更加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