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塘村用古民居特色和书画艺术魅力吸引海内外旅客纷至沓来,走出了一条“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子。(张品华供图)
●本报记者 李锦让 李艳良
洪国栋
初夏早晨的7点,大埔县西河镇北塘村已被勤劳的人们唤醒:村民蓝德荣迎着朝阳来到菜地里浇水,企盼着将更多更好的农家菜卖给当地的民宿;山水青华民宿住宿负责人张京清也早早来到北塘村,忙着上一批美术写生师生离村后的打扫整理工作;农家乐餐馆老板娘杨子英和家人更是起了个大早,在自家开的饭店提前张罗着中午接待游客的特色饭菜……
平凡的一天从忙碌开始,新时代的北塘村正在奋笔疾书着一个个“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动人故事。
近年来,北塘村发动乡贤力量引进企业,激活“沉睡”的一片古屋,接续开发建设北塘美术馆、艺术众创空间、柚仓美术展览馆、翰林书画草堂以及三四家特色民宿,不断提升打造画家写生、游客休闲的场地,用古民居特色和书画艺术魅力吸引海内外旅客纷至沓来,昔日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摇身一变为省内热门写生基地,神奇地“吸粉出圈”,走出了一条“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子,成为我市开展“百千万工程”以来的一颗耀眼明珠。
资源+众创
古村焕发新生
油画、陶塑、剪纸、石雕、像章……走进北塘村振德楼艺术众创空间,一个个由“国字号”艺术大师创作或收藏的艺术品令人目不暇接。
据北塘村党支部书记李道周介绍,振德楼是由马来西亚华侨杨宜旋出资兴建的百年客家传统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村落,北塘村古色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村内完好地保存着元代以来客家民居古建筑共计20多座,建筑总面积30000多平方米。
为突出古村特色,北塘村通过对有价值的古民居进行修缮,对主干道两边的新式民居融入客家元素穿衣戴帽的方式,整体保存南宋古村历史风格建筑风貌。同时,北塘村积极推进村道硬底化、农村集中供水、垃圾和污水处理、村级卫生站、群众活动场所、村道绿化亮化、美化和文化展示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也因此,北塘村先后被评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充满古色的乡村面貌吸引了企业的目光。“我是学美术出身的,又担任过多年的广告公司职业经理人,对如何活化传统文化艺术并走向市场一直很感兴趣,当初一见到北塘村就被吸引了。”张品华告诉记者。2017年,他和10多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乡贤”共同注资成立了大埔县北塘古村落旅游开发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塘古村落公司”),并与西河镇政府达成共识,用“艺术活化乡村”理念共建“北塘艺术部落”。
玉堂公小筑升级成北塘美术馆,振德楼改造成艺术众创空间,兰轩小筑变身特色民宿,柚子仓库化为当代艺术展馆和粤书吧,此外,农家乐饭店、共享果菜园、翰林草堂、竹林天然写生基地不断涌现……经过多年规划打造,北塘村呈现出“以艺术为灵魂,以乡愁为脐带,以写生、展览、文创、民宿、餐饮等元素为产业链”的多元化发展新业态。
越来越美的北塘,激起了一批年轻人回乡就业创业的热情。
“考虑到家乡正在发展文旅产业,人流量增多,2019年我辞职回乡开了一家农家乐,收入比以前打工高了。”“90后”杨子英告诉记者,她和丈夫开的好佳味农家乐目前已被评为三星级农家乐,平均每月营业额约3万元。
“80后”张京清也是回乡发展的一员。据介绍,大学毕业后,张京清在深圳工作了五六年,2019年回到家乡西河镇,经亲友介绍被北塘古村落公司聘用,负责公司旗下部分民宿住宿业务。“能在家乡附近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能照顾家庭和小孩,也能享受乡村慢生活,我很满足。”张京清说。
艺术+产业
激活“写生经济”
“我十多年前来北塘这里写生的时候,就深深地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特别是这几年,经整体规划打造后,这里变得更美了,更有艺术气息了,现在已经成为了艺术家园地和我们这群艺术爱好者写生的首选之地。”远道而来的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市美术家协会理事马英良说。
随着北塘村的活化利用开发,众多艺术爱好者慕名而来进行创作交流。“近年来我们已经吸引了大大小小上百批次的美术师生、艺术家来到北塘进行写生创作,先后举办了近百场艺术展览和文创活动,激活了写生经济。”张品华介绍道。目前,嘉应学院林风眠美术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汕头职业技术学院等13个高校实习基地先后落户北塘,写生中国、中国写实水彩、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梁明工作室大埔写生基地等18个机构或个人艺术创作空间也在北塘落地生根。
“前来写生的美术生大多都会入住北塘村的民宿,我们接待人数最多一批有120多人,而且一待就是十天半个月,我们的民宿经常需要临时聘请村里人来负责他们的卫生、用餐等。”张京清告诉记者。
“写生经济”的兴起,不仅带动了当地人就业,也带旺了当地农副产品的热销。“住在村里的人多了,我的青菜、花生、玉米、番薯就有了更宽的销路,收入明显增加了。”在北塘村住了30多年的蓝德荣高兴地说。
据李道周介绍,依托当地生态环境优势,北塘村还发展起了香米、花生、蜜柚、葡萄、西瓜等农作物种植。随着农业和文旅产业发展,村民收入逐年增加。目前,北塘村年人均收入约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近30万元。
“目前,我们的山水青华民宿正在建设中,已进入收尾阶段,今年7月还将启动‘北塘竹林七君’系列艺术展,年内有关方面也将投入资金对景区内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优化,希望进一步打响‘南宋古村·艺术北塘’的品牌,推动当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完全有信心为北塘的乡村振兴挥毫泼墨,在古老的村庄绘就一幅新时代的富村山居图。”张品华满怀信心地说。
我为改革献一策
2017年租下第一间老屋时,我完全没想过北塘村会有如今的发展规模。梳理其发展脉络后不难看出,北塘村的产业兴旺并非偶然,而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结果。
我的体会是,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不能百县雷同、千镇一律、万村一面,关键是要突出特色、找准优势、各展所长、各美其美。作为南宋古村和中国传统村落,北塘村村内至今仍完好地保存有元、明、清、民国等各个时期的客家民居古建筑20多座。作为国家森林乡村,北塘村环境优美、宜居宜游。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生态环境,加上政府支持、乡贤力挺,北塘村才有今日的诸多美誉,才有了带动当地就业、吸引人才回乡的一派蓬勃生机。
“北塘经验”并非不可推广。梅州作为世界客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良好,类似北塘村的特色村庄俯拾皆是。只要抓住特色、找准方向,文化和生态也可产业化,照样能够“打粮食”。
(讲述人:大埔县北塘古村落旅游开发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品华 整理:李艳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