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西郊街道黄泥墩社区通过创建绿色社区,让社区环境更美丽、居民生活更舒心。(连志城 摄)
●本报记者 郑炜梅
特约记者 王 雅
社区道路平整,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越来越完善,公共空间进行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设施建设……我市自开展绿色社区创建工作以来,以梅江区、梅县区、兴宁市为创建对象,以社区为单元不断绘出绿色生活图景。目前,我市已累计创建38个绿色社区。
“你好,这里是禁停区域,辛苦将车辆正确停放在停车线内。”日前,在梅县区新城办西桥社区县属宿舍小区内,一名热心居民引导外来车辆正确停放。居民的热心源于对小区维持美好的愿景。从2020年改造至今,该小区一直还保持着改造初期的靓丽。
“别看小区现在很规整,以前可完全是另一番样子。小区房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共有14栋,之前存在小区内线缆交错、车辆乱停放、道路狭窄坑洼、水沟和化粪池堵塞严重等问题,也因为这样的环境,邻里间偶尔还会有一些纠纷。”西桥社区党委书记温清华说,2020年,该小区在老旧小区改造的东风下迎来蝶变,拭去杂乱“梳妆”成为一个漂亮规整的小区。去年,又乘着创建绿色社区的东风,该小区进一步完善小区内设施: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垃圾桶破旧、异味严重的情况,投放智能分类垃圾箱;小区原有的杂乱车棚变身电动车智能共享集中充电点……点点滴滴的雕琢让小区改头换面。“环境维持得好,迁回来住的居民也多了起来,这里的二手房也卖得更好了。”温清华说。
西桥社区的改变不仅一处。近年来,该社区还实施了系列微改造——盘活荒地打造小公园、改建现代化公厕、增建护栏保障行人行车安全……“近期我们还准备修葺乌廖沙公厕门前道路,通过一点一滴的微改造将社区建设的更宜居舒适。”温清华说。
社区是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是联系、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在创建绿色社区期间,我市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人居环境整治、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把创建工作引向深入,使社区环境更加美丽的同时,还加强贯穿人文关怀、适老化改造等,让居民生活更舒心。
梅江区西郊街道黄泥墩社区在基层治理、社区管理、完善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不断发力,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赢得了当地居民的称赞。“我们社区变化是看得见的。”社区居民周姨说,现在家门口建有公园、长者饭堂等,每天休闲有场所有设施,居住在这里很舒心。“在完善基础设施等硬件的同时,我们还探索‘望杏坊·邻里未来’基层治理模式构建和谐社区,引入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应用平台,有效提升社区治安防控和治理水平。”黄泥墩社区党委书记范文婷说,今后该社区将继续探索“大数据+”工作,提高社区公共服务能力。
“绿色社区创建涉及方方面面,《梅州市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实施方案》对创建社区的人居环境情况、基础设施绿色化、宜居情况、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等都有明确考核。”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后,将争取多方资金政策支持,以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方式,推进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所有城市社区参与创建绿色社区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