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实现碳中和的同时也需要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碳中和始于环境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治理是经济高质量增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碳中和的主要抓手是能源结构调整,即建设以清洁电力为主体的能源系统。
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嘉庚创新实验室研究员,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文章表示,中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庞大也可能是最有效的能源系统之一,能源系统中85%是化石能源,建设清洁电力为主体的能源系统就是以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为主体。由于风电光伏的不稳定特性,安全稳定和保障供应是清洁转型的基本原则,也是清洁转型的主要挑战。2060年的碳中和目标是一个倒逼机制,将能源、环境、高质量增长联动起来。碳中和进程是将高质量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目标,努力推动社会经济迈入结构性变革阶段,保证经济稳定运行和支持高质量增长。
文章分析,2020年中国电力结构中,火电(基本上是煤电)发电量贡献68%,近十年来火电占比从78%下降了10%左右。风电光伏装机(24%)的比例超过了水电(17%),但风电光伏的电量贡献仅9%,只有水电18%的一半。从系统效率来说,电力结构应该增加天然气占比,但中国天然气资源状况不乐观,难以大规模增长。核电虽然只有2%,但贡献了5%的电力,应该是碳中和一个合适的选择。但由于中国人口密集,安全和布局问题使得核电装机的“天花板”比较低。近年来风电和光伏的利用小时数持续提升,说明消纳情况持续好转。近年来煤电利用小时数除了受电力需求增长有短暂波动,整体上持续走低,说明煤电职能定位开始转变,更大幅度地参与调峰,保障电力稳定和电网安全。随着碳中和进程的推进,火电利用小时数将进一步下降,其功能转换需要技术和财务支持。
目前政府的规划目标是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结构25%,2030年风光装机至少12亿千瓦。我们可以根据历史趋势和未来发展潜力进行假设。假设近十年各类发电方式平均年发电小时数不变,从现在到2030年,如果一次能源平均年增长2%,将可以满足政府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结构25%的目标。进一步假设水电年均增长2%,核电及其他(生物质能等)年均增长8%。在这些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情景分析,若保持电力需求平均增长3%,2030年火电发电量占比将下降到60%,风电和光伏装机占比36%,发电量占比16%,比2020年高7%。若电力需求平均增长5%,则2030年火电发电量占比为68%,与2020年的电力消费结构差不多。而风电和光伏的电量占比上升为13%,仅比2020年高4%。2021年前5个月中国电力需求大幅度增长接近两位数,尽管虽然风电光伏增速很快,但是煤电依然实现了16%的增长。风电和光伏发电量占整体电力消费的9.7%,比2020年的占比略有增长。而煤电占比为73.7%,比2020年的68%有比较大幅度增长。情景分析和现实情况都说明,碳中和进程既取决于清洁能源发展,也取决于能源电力需求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