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党史教育馆成为干部群众学习党史知识、传承红色基因的新阵地。(钟小丰 摄)
●本报记者 陈思杰
特约记者 刘海阳
革命烈士故居里每一张图片背后都有着动人故事,让每位参观者深受感动;党史教育馆里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厚重历史,激励后人奋力前行……今年以来,兴宁掀起了一股红色旅游热潮,红色景点迎来了一批批参观学习的市民和游客。
作为广东省重点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县,兴宁是一片浸润着崇高革命精神的红色热土,目前有重要红色革命遗址55处。该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重点打造出罗屏汉故居、刘光夏故居、兴宁市党史教育馆等一批红色旅游景点,深挖“活教材”,打造“新课堂”,助力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盘活红色资源
红色旅游“火”起来
“潘洞起程去会昌,郞点蜡烛妹烧香,两人跪下发过誓,革命永不变心肠。”革命烈士罗屏汉当年调往会昌时吟唱的这首山歌,表达了他和妻子坚贞的爱情和对党的无限忠诚。
沿S226线北行前往兴宁市大坪镇屏汉村,行至村口,可看到一棵大榕树根深叶茂,相传是罗屏汉10岁时所栽种。沿村道行走不远,便来到修缮一新的罗屏汉故居。建筑外墙以土黄色为主色调,内部则以木料装饰。“这栋建筑已有150年历史,是一座占地约500平方米,共二层的砖木四角式瓦房,因曾经遭遇过一场火灾,只剩下四周墙体。我们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它进行修缮。”大坪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进入故居,迎面可见罗屏汉、张瑾瑜烈士夫妻的铜像,环顾四周,墙上的布展图文并茂地展现了这对革命伉俪,从投身革命到领导农运、创建苏区,再到履职会昌、守卫粤赣,最后壮烈牺牲的故事。每一段事迹的展示都脉络清晰,参观者随着这些跌宕起伏的故事,仿佛置身于兴宁苏区当年的革命运动。
如今,罗屏汉故居被评为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梅州市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梅州红十景”之一、兴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兴宁市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等。随着大坪镇旅游产业带的逐渐形成,越来越多游客前往参观,接受革命教育,感受革命情怀。
打造学习阵地
党史教育更“走心”
走进水口镇光夏村,红色文化广场的宣誓平台上,一幅大型浮雕画前,矗立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五位县委书记以及首任五兴龙苏维埃政府主席的雕像。广场旁边是已经完成修缮的刘光夏革命烈士纪念馆,不远处便是兴宁市党史教育馆。
今年6月底,兴宁市党史教育馆正式揭牌开馆,成为广大党员和群众学习党史知识、传承红色基因的又一个重要阵地。它的建筑风格整体呈方形构造,以砖红色墙面为主基调,结合白色腰线和灰色地砖,极其富有历史气息。进入馆内,第一个专题展览“永远的旗帜”以一个雕塑群开篇,雕塑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进行创作,带领参观者身临其境地回顾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专题展以中国共产党“一大”到“十九大”为时间线,从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到如今绘就的小康蓝图,100年来中国共产党艰辛求索、百折不挠的伟大历程展现在眼前。第二个专题展览为“红色的记忆”,即中央苏区兴宁革命史。展览全面而真实地再现从大革命时期至今,中共兴宁地方党组织成长和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所展出的大量图片和实物来之不易,使这个党史教育课堂“走新”更“走心”。
“开馆至今的两个月里,党史教育馆每天都有各单位组织的团队前来参观学习,节假日期间也有不少群众前来,成为贴近一线、贴近党员干部群众的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水口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