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引领提质 典型带动蝶变
文章来源: 梅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24
浏览:36次

行走在蕉岭县文福镇长隆村的仓海诗廊,赏田园风光、品名家书法、读人文方志,处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人文气息。(钟小丰 摄)

数年前,仓海诗廊所在地还是一片荒废的沼泽地。(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杨乔颖

走进蕉岭县文福镇长隆村,干净整洁的柏油路蜿蜒伸展,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各类墙绘色彩鲜艳,古色古香的廊道尽显传统韵味,生动展现着新时代乡村的美好生活场景。

作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近三年来,长隆村坚持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聚焦多元业态特色融合、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和美乡村增颜提质,全力打造“村庄美、村风好、村民乐”的和美乡村。日前,长隆村荣获“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

沼泽地成网红打卡点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开满荷花的葫芦形小公园、挂着书法碑刻的长廊、新建的游客服务中心、干净整洁的柏油村道……行走在长隆村的仓海诗廊,赏田园风光、品名家书法、读人文方志,处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人文气息。

仓海诗廊之名,源自蕉岭籍晚清志士丘逢甲的别号“仓海”。数年前,仓海诗廊所在地还是一片荒废的沼泽地。“打造仓海诗廊,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长隆村党总支书记丘柏松介绍说,仓海诗廊经过数年规划建设,如今不仅成为了长隆村的一处人文景观,更吸引了全国各地文艺界人士和游客前来参观,昔日沼泽地变成了网红打卡点。

“这里环境优美,此时盛夏荷花开得正艳。仓海诗廊内嵌刻着近300幅书法碑刻,收录有200多位梅州著名诗人的诗词,先后被命名为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仓海诗廊创建人、省地方志办副主任丘洪松说。

如今,仓海诗廊被纳入国家3A级旅游景区——蕉岭县丘成桐祖居文化旅游区范围,长隆村也入选第四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第七届“全国文明村”。统计数据显示,自建成以来,已有超过5万人次到仓海诗廊参观游玩或开展研学活动。

人居环境增颜提质

绘就乡村靓丽底色

驱车沿着205国道驶入长隆村,两旁民房错落有致,村道宽敞整洁,远处青山翠影与蓝天相接,仿佛步入一幅山清水秀的乡村画卷。

“这几年长隆村变化相当大,村里不仅清理了房前屋后的卫生死角、拆除了危旧房屋和老旧线杆,而且还全面提升了农房风貌,整个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住着也非常舒服。”长隆村村民丘仕银坦言,看着村里建设得越来越好,村民们发自内心感到欣喜。

自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以来,长隆村累计拆除危旧房屋16处、面积845平方米,并整治“三线”乱搭乱接问题28处。与此同时,该村坚持以点带面,推动全村深入开展农房风貌提升工作,累计提升农房52栋。

在完成“硬件”清拆整治的同时,长隆村还在“软件”上发力,同步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近年来,该村持续提升山边、水边、路边、村庄边沿、景区边沿“五边”绿化美化品质,实现乡村旧貌换新颜。在推进绿美生态建设中,长隆村积极发动党员群众、企业单位等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认捐、认种,共种植各类苗木1.3万株,打造村里的绿化“精品路线”。“我们发动社会力量共筹资约36万元,通过增植、补种、添彩等方式‘增绿增色’,种植凤凰木、风铃木、树葡萄等苗木,达到人均一株以上。”丘柏松告诉记者,村里充分发挥党员、青年志愿者、妇女等群体的优势和作用,广泛调动村民热心公益、回馈家乡的积极性,汇聚社会各界多方资源力量共同打造了“党员先锋林”“青年林”“法治林”等6个绿美“主题林”。

闲置老屋变长者饭堂

打造家门口幸福餐桌

美味可口的饭菜、温馨舒适的就餐环境……正午时分,走进长隆村的和平人家长者饭堂,好几位耄耋长者正围坐在饭桌旁,一边吃着热腾腾的午饭,一边聊家常,脸上洋溢着笑容。

“在这里吃饭非常方便!走路过来不到5分钟”“一顿饭6块钱,饭堂每天都荤素搭配,每顿都能吃到热乎的”……正在用餐的老人们纷纷表示,长者饭堂环境好、吃得好、服务好,用餐后还可以聊聊天、唠家常,尽享惬意的餐后时光。

和平人家长者饭堂所在地原来是一座闲置老屋,经合理布置后,摇身变成如今的长者饭堂。该饭堂聚焦村里老年人就餐实际困难,以普惠性、多样化发展路径推进实施。“我们通过‘政府补一点、村里筹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方式,为本地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让他们切实享受到关怀和便利。”丘柏松告诉记者,村里还积极谋划、协同推进硬件建设和服务优化,在硬件上完成Y108线和平村至长隆段2.7公里长的“四好农村路”建设,并持续优化长者饭堂运营模式,切实提升乡村承载力和村民幸福感。